查看原文
其他

博士不是人设,学术不容做假

诚实守信的 赣青团学 2020-09-21

翟天临博士人设崩塌了。


在今年央视的春晚上,翟天临饰演了一位打假的警察,然而真正要被打假的,是自己的博士学历。


“学霸人设从哪来?”

 

1月31日,翟天临在个人微博上晒出北京大学博士后录用通知书,并配发文字:“新的旅程,小翟要加油!”


图/微博

 

该微博点赞和评论者众多,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和膝盖。加上2018年6月他晒出的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毕业照,他的学霸人设此时立得越发稳固。

 

2018年6月,翟天临身着博士服拍毕业照。

图片来自视觉中国


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方向走去。

 

事情发酵于此前的一次直播视频,当有粉丝问翟天临的博士论文能否在知网上搜到?翟天临下意识问:“知网是什么东西?知网是什么东西啊?”随即跳到下一题。


知网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,专门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,就专门学习了如何在知网获取我们想要的文献资料。


而翟天临作为一个准博士后,竟然连知网都不知道?!虽然翟天临及其工作室出来解释称是开玩笑,但网友们并不买账,于是质疑他的博士学位是否真实。


有细心的网友在网上搜索一番,发现翟天临堂堂一个博士,目前只在网上公开发表了两篇论文。其中,他发表在《广电时评》的论文《谈电视剧<白鹿原>中“白孝文”的表演创作》涉嫌大段落抄袭。该文章总共不到3千字,论文检测网站竟查出其复制比为40.4%,有的网站甚至检测出其相似度为54%。



图/网络

 

事情曝光后,黄立华在朋友圈发声:“我十几年前(发表的论文),被其整段整段抄袭,事实胜于雄辩”。 他在随后的朋友圈中表态:“这个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来打假吗?”



据中国之声以前的报道,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标准,毕业论文重复率在10%~25%不等,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抄袭,无法参加毕业答辩。很多高校的标准是20%的重复率为pass。


比涉嫌抄袭的论文却能过审更令人惊讶的,是翟天临没有达到标准却获得了博士学位。

 

上述两篇文章发表的期刊为《广电时评》和《综艺报》,都不是核心期刊。这跟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学位申请条件明显不符——至少发表两篇学术论文,至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。

 

锤到这里,不管翟天临的博士学位是否成立,他的学术论文都实在是“疑雾重重”,学术“造假”行为也应当是确有其事。


翟天临只是个演员,用演员的标准去评价他——他确实不错。


既然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学者,是研究人员,就同样适用于学术圈的标准。


这一通“吃瓜大戏”,也是对广大学子的一种提醒——做学术并非儿戏。学术成果摆在那里,就算深藏在数据库中,引用量为零,也随时有可能会被翻出来,被同行审阅。


每一篇不遵守学术规范的论文,每一项不遵守科研诚信的行为,都可能在某个时候,被引爆。


学术成果,理应为人类的知识库添砖加瓦,哪怕只是为恢弘的知识大厦中增添那么一点点属于作者的色彩,或者为后人为同行留下那么一点点启发,也算不白以学术为业。


博士头衔,不是一个轻飘飘的荣誉称号。



教育要以诚为先,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2017-2018学年夏季学期开设的《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》公共选修课程中,22名学生因抄袭其他文学作品,违反了期末作业“原创文学作品”的要求而被教授这一课程的老师苏湛判零分。


苏湛教授此举不仅维护了公平公正的教育机制,维护了其他同学的辛苦成果,更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:在学习中,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诚信。教育应该诚为先,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他同学的辛苦成果,维护了公平公正的教育机制。


爱因斯坦说过:“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,他们错了,是人格。”


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,爱因斯坦特别强调人格的重要性,强调为人的重要性。告诫我们,做人比做学问更为重要。


学生的学位论文无疑是学术造假的重灾区,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过切身的体验,大学里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熬夜赶论文了。对于论文往往是毫无头绪,一想到就烦心、头痛,于是一拖再拖,拖到最后时间很紧的时候,再“急中生智”,匆匆忙忙,想尽各种办法把论文赶出来。


平时的小论文尚且如此费力,等到写要求更高的毕业论文的时候情况就更是令人堪忧了。加之学生从小开始的学术习惯并未培养好,对版权意识极其模糊。于是各种东拼西凑、大篇幅剽窃、找人代写等各种学术造假现象就涌现出来了。


学术造假事件频发,那么相反学术诚信更应该映入我们的眼帘。


许多大学生在完成作业时,或多或少都会借鉴或者抄袭网上的一些作品,简简单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,让他们不愿意再去花费自己大量的精力在课业上。


平时的投机取巧让你理所当然,在之后的论文剽窃抄袭也就能心安理得



习近平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: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、做真学问,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,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,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,在为祖国、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、实现价值。


对于一些不良风气,有的急功近利、东拼西凑、粗制滥造,有的逃避现实、闭门造车、坐而论道,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、捏造数据。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,现在是著作等“身”者不少、著作等“心”者不多。


要有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一句空”的执着坚守,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诱惑,守得住底线,立志做大学问、做真学问。


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,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,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,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,在为祖国、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、实现价值。


学术非儿戏,也并非轻飘飘的荣誉头衔。



不管是个人,还是科研机构

多点对学术、对规则的敬畏之心

多点脚踏实地

路,才能走得更远、更稳




|近期热文

叮!请查收—你收到来自江西各高校的新年祝福

家风,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 

《流浪地球》到底算不算好片?

1分52秒的相遇,来不及说声“嫁给我”

《新喜剧之王》:活成一部电影,而我曾经只是个小人物


2019年2月13日/第1508期

编辑:胡明子

责任编辑:方程 郝欣宇

审稿:卞新华 张寒

稿件来源:综合整理于共青团中央、中国新闻周刊、人民日报、vivichan等

稿件整理: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新媒体中心

让我们在评论区看见你的声音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